上巳节是什么意思- 上巳节是传统节日吗
何谓上巳节?这究竟是否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?
上巳节,究竟有何含义?它是否属于传统节日?生活中节日繁多,部分节日鲜为人知,仅限于少数地区。那么,上巳节究竟有何特殊之处?它是否也是传统节日之一?
何谓上巳节?这究竟是否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?
上巳节,又称“三月三”,是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。它曾是古代“祓除畔浴”活动中的重头戏,人们结伴至水边沐浴,此仪式称作“祓禊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节日内容也日渐丰富,祭祀宴饮、曲水流觞、郊外游春等习俗相继融入其中。
古时上巳节,祓禊之仪,水畔祭典,祛除不祥。此节源远流长,虽史载不多,然“上巳”之名,汉文早有记载。魏晋之际,节庆移至三月三,渐成水畔宴饮、郊外踏青的风俗。
有观点指出,上巳节的起源与兰汤驱邪的巫术仪式密切相关,旨在消除邪恶之气。兰汤沐浴作为一种辟邪仪式,其组织与领导权需由专责的女巫执掌。
上巳节源于兰汤驱邪的古老巫术,其中兰草作为灵物被广泛使用。兰草香气浓郁,古人于祭神大典前,需先行斋戒,其中沐浴以兰汤最为尊贵。兰汤沐浴,虽为个人私事,多在室内,可随时进行;而祓禊则属集体活动,必在河畔,且定时举行。
另有一种见解认为,上巳节的起源与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密切相关。陶思炎曾指出,祓禊仪式原本是男女在春日欢聚、妇女祈求生育的信仰活动。手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,旨在激发欲望。水,作为神秘的感生物质,妇女临河不仅想洗净冬日的尘埃,更渴望触水祈孕,以得贵子。这种与原始宗教紧密相连的近水祈育信仰,应是三月上巳日祓禊习俗的真正起源(《风俗探幽》)。
有人认为上巳节源于对轩辕黄帝的纪念。据传,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,在中原地区流传着“二月二,龙抬头;三月三,生轩辕”的俗语。
三月三风俗:
祓禊
祓禊,古时女巫用以驱邪祈福,唐宋盛行温泉浴,先民于水畔河岸以兰草沐浴,柳枝沾花瓣水点额,此乃祛病消灾之仪。季候更替,阴气未消,易感疾疫,故至水边净身。所谓“禊”,即洁净,故祓禊乃自洁以除病源之礼。为何选在巳日?应劭曰:“巳者,祉也”,既除病源,又祈福祉。此说获多学者认同,如乌丙安认为,此节原为古人春季驱邪避疫的卫生习俗,因冬日河水寒冷,三月初水温适中,人们急于洗去越冬之垢。
祭祀高禖
上巳节庆典中,祭祀高禖仪式尤为隆重,此神掌管婚育,亦称郊禖,得名于其供奉于郊外。民众借此巫术仪式,祈求消灾避邪,期盼生育。故上巳节亦被视为求偶与求育的节日。
畔浴
河畔沐浴,古时人们亲水而浴,唐宋盛行温泉之乐,露天温泉池尤为风行。以春水洗净尘埃,信以为可祛除冬日积聚之疾,迎接新春洁净与安康。当时,女子不育常被归咎于鬼神作祟,上巳节沐浴便成为治疗不育的习俗。代代相传,沐浴成为上巳节不可或缺的仪式。
修禊
上巳节之际,祓禊、修禊及沐浴习俗盛行,沐浴以祛灾祈福。史前时期,人们视生育为图腾与女性之合,而父权时代,夫妻交合成为生育之源。无论图腾感应或夫妻交合说,均认同女性为生育之载体,子女源自母体。然而,并非所有女性都能顺利生育,疾病常导致不育。古人以为不育乃鬼神作祟,故以上巳节沐浴仪式祈求生育,此习俗代代相传,沐浴成为上巳节不可或缺的仪式。
羽觞
羽觞,我国古时双耳酒杯,形似飞鸟而得名。亦有传说,因其杯身可插羽毛,故得此雅称。材质丰富,涵盖木、玉、陶等。木制羽觞轻盈便携,而其他材质者,需置于荷叶之上,方能于水面悠然“漫步”。
祈求生育
上巳节盛事,祭祀高禖为首要,此神掌管婚育。高禖,亦称郊禖,得名于郊外供奉。禖与媒谐音,源起腜字。古时高禖为成年女性,象征孕育。远古裸体女性形象,大腿丰满、胸部隆起、腹部前突,生殖象征鲜明。汉代画像石中,高禖形象与婴儿相伴。辽宁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,亦为生育之神。高禖形象演变,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伏羲,父权制下的高禖神。性具崇拜亦兴,先女阴后男根。上巳节原为巫教活动,祭高禖、祓禊、会男女,除灾避邪,祈生育。
上巳节,究竟有何含义?它是否属于传统节日?综合来看,上巳节无疑是古代“祓除畔浴”活动中举足轻重的节日。